作物方案
作物方案
大田作物类

小麦:

小麦营养方案

小麦生长习性

小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,现在用的种子普遍无休眠期。
小麦的生长期可分为:幼苗期、分蘖期、生长期、抽穗期、灌浆期、成熟期。
冬小麦,一般是10月播种,经过冬季的低温春化阶段,第二年春季5~6月份收获。春小麦主要是在中国甘肃、宁夏、陕北、内蒙等地种植。

小麦需肥特征

小麦每形成100kg 籽粒,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.5~3kg,磷素(P205)1~ 1.7kg,钾素(K20)1.5~3.3kg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1:0.44:0.93。 由于各地气候、土壤、栽培措施、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,小麦产量也不同,因而对氮、磷、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、比例也不相同。

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、磷、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。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: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,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%左右,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,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%~ 40%。

推荐方案

绿茵有机氮肥作为氮肥,是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的,他对作物的营养机理不同于无机氮肥,缓释有机氮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,逐步分解并矿化为无机物为作物所吸收,并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理想的营养和能量,增强微生物活性,增加微生物数量,促进有机质腐殖化,持续平稳地向土壤释放氮营养。

基肥:作为基肥施用,可种肥同播。

使用量:10-40公斤/亩(根据不同作物调整用量 )

追肥:在小麦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~20 公斤/亩

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~2公斤/亩,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0.5~1公斤/亩。

 

水稻:

水稻生长习性

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,代表种为稻(学名:Oryza sativa L.)。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,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。

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、早稻和中晚稻、糯稻和非糯稻。还有其它分类,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;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"懒人稻"(越年再生稻);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;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"海水稻"(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)。

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,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,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。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。水稻除可食用外,还可以酿酒、制糖作工业原料,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。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、长江流域、珠江流域。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,大米饭是中国东北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。

水稻需肥特征

水稻属喜肥作物,仅仅依靠十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,必须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,尤其是需要量较大的氮、磷、钾元素。水稻对氮、磷、钾肥的需求量一般是每生产100kg 水稻,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.6~2.5kg、磷0.6~1.3kg、钾14~3.8kg氮、磷、钾的比例为1: 0.5: 13。

水稻育秧分为旱育秧、水育秧、湿润育秧、塑料薄膜保温育秧等多种形式水稻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。在水稻育秧田也要重视施用有机肥,由于有机肥料养分全,肥效长,含有丰富的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,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透气性,提高土壤保肥、保墒的能力,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。

推荐方案

绿茵缓释液体肥 “禾绿源”N-60的营养成分是液态的脲甲醛聚合物,主要是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被吸收 ,储存在植物体内 缓慢分解释放出能够被植物吸收的氮素。同时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。释放期可达60天。

作叶面追肥施用,可与多数农药混用(农药注意二次稀释),对单叶子作物或者蜡质层较厚的作物可适当增加有机硅等助剂。

使用量:500g/亩,每亩两桶水(根据不同作物可调整用量)

 

玉米:

玉米营养方案

玉米生长习性

按玉米生育特性,可分为苗期,穗期和花粒期三个主要生育时期。玉米拔节前的营养生长时期称苗期。拔节至抽穗为穗期,是玉米营养器官旺盛生长。雌雄穗分化形成,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决定玉米果穗大小的重要时期。雄穗抽出到成熟为花粒期,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。

玉米需肥特点

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。玉米从出苗到拔节,吸收氮2.5%、有效磷1.12%、有效钾3 %;从拔节到开花,吸收氮素51.15%、有效磷63.81%、有效钾97%;从开花到成熟,吸收氮46.35%、有效磷35.07%、有效钾0%。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,其中以氮素最多,钾次之,磷居第三位。

推荐方案

绿茵缓释液体肥 “禾绿源”N-60的营养成分是液态的脲甲醛聚合物,主要是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被吸收 ,储存在植物体内 缓慢分解释放出能够被植物吸收的氮素。同时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。释放期可达60天。

作叶面追肥施用,可与多数农药混用(农药注意二次稀释),对单叶子作物或者蜡质层较厚的作物可适当增加有机硅等助剂。

使用量:500g/亩,每亩两桶水(根据不同作物可调整用量)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武汉江岸谌家矶大道62号
  • 国际:夏先生 18202720931 崔先生 13507122983
  • 国内:杨先生 13995568539
  • 电 话:027-82335912
  • 传 真:027-82335859
中国化工网 | 制作维护